导读:近日,12部门联合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宣部、中央统战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峆㠠寺方丈悟实法师针对佛教寺院如何抵制商业化问题撰写了论文《住持佛教道场 坚持弘法方向》.此文从“博爱广敬种福田 信任感恩护众生”、“中国佛教恩德崇 家兴业兴正道兴”、“励志勤修戒定慧 立愿熄灭贪嗔痴”三个方面来论述了佛教界应积极守护、践行佛教的价值观,以戒为师、勤修三学,致力于了脱生死、圆满正觉;自觉抵制一味追求世俗名利,把主要精力用于追逐经济利益等佛教过度商业化现象的观点。此篇论文最近在《中国宗教》杂志发表。鉴于文章较长,将分期连载推出,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峆㠠寺方丈悟实法师是教育学博士,中国佛学院教师、研究员、院刊《法源》编委、“三论教研组”副组长,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青联宗教界别秘书长,《普觉丛书》主编,《普觉通讯》主编。多年来,笔耕不辍,他编辑的100多本书籍被国家图书馆收藏,撰写的多篇论文被佛教媒体发表。
住持佛教道场 坚持弘法方向(01)
峆㠠寺方丈悟实法师
中国佛教寺院庙堂,是僧众学修悟道的场所,俗称为“道场”,在中国佛教史上,开启“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的佛教制度,是为了方便修学佛法和接引众生,在寺院庙堂安奉佛祖圣像,收藏三藏十二部经卷,让祖师遗德遗嘱,成为传播传承中国佛教教育文化事业,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含深厚的佛祖恩德和浓厚的人间禅味。既把历代佛祖的德行一代一代地传承延续,也给当代的社会人生提供了精神食粮和人生智慧,所有这些,都具有无上的普世价值和无可代替的功德利益。
一、博爱广敬种福田 信任感恩护众生
二千五百年前,伟大的佛陀创立了佛教。以慈悲、平等、和平、智慧的教法赢得世人的尊重和信奉。二千多年来,随着佛教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佛教始终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
佛教自古就有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佛教文化是利乐民生的信仰,信是信任和感恩,仰是尊重与敬仰,信仰是希望每一个人的身心可以沐浴阳光!在《药师经》中十二神将表白:“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意思是,如果信奉药师佛法门,便能得到十二夜叉大将及其眷属的保佑,袪难获福,逢凶化吉,安乐如意。近代佛教界代表人物太虚大师及以后历代高僧大德积极倡导人间佛教,推动佛教及时地适应时代,焕发活力,在利益群生和造福社会方面做出了突出奉献。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佛教界调整步伐坚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间佛教道路。在弘扬佛法方面,近年以来不少地方提倡药师佛信仰,联合学术界共同对药师佛信仰及相关历史、药师佛法门与人间佛教等进行研讨,试对《药师经》中蕴含扬善止恶、道德修养和身心健康的内容作现代诠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运用提升人格的人间佛教精神对《药师经》及经论宣述的药师佛本愿及其内容、词语进行研修,考察和挖掘其中能够与当代文化、道德会通的内容,在符合原意的基础上作现代诠释,有利于促进当代社会和谐和文化建设。如太虚大师1934年在讲唐玄奘译《药师经》时着重指出:在推进佛教适应现实,提倡人间佛教过程中本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针对以往佛教专重度亡之弊,此经有补偏救弊的功能,适合于现代人注重现生应用、生活“相资相养”,祈愿“消灾除难、成就福寿”的需要;二是中国相当于药师佛的“东方琉璃世界”,思想文化与道德与“东方琉璃世界之药师法门相符”,宜于倡导药师佛法门。当代中国倡导人间佛教要求将佛教劝善止恶的戒规和伦理规范作现代诠释,使之与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相会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观《药师经》是以弘扬正法、劝善利生为主旨的,有十分丰富的与五戒、十善及大乘菩萨四摄、六度、八正道相通的词语、规范,例如提倡正见多闻和清净持戒,劝行以大慈大悲“利益安乐”为理念的“菩萨行”,对“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看到“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具三聚戒,令诸有情出魔羂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企望“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虐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等等。如果能适应讲经、礼拜和供养药师佛法会的场合,对药师佛本愿和这些词语作现代诠释,与社会公德加以会通,相信一定会对净化信众的心灵、促进当代社会的和谐、道德文化的建设起积极作用。
众生能感,菩萨能应。药师如来的本愿和种种“致福消灾”“延年益寿”的非凡神通和功能实质是反映社会信众心底的企盼和愿望,也可以说是“佛从人愿”。广大僧俗信众从中可受到扬善止恶、因果报应的启迪,也能够增强开创美好生活的信心,然而再好的“佛愿”也要靠人现实的实践乃至拼搏来实现。因此,在弘扬药师佛法门过程中,鼓励信众投身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努力奉献。佛教界在实践人间佛教弘传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到佛法中的运用上。《华严经》中“佛法即世间法,世间法即佛法”的说明,就是最好的融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的价值取向和规范,不仅与民族传统道德一致,而且与佛教的教理和伦理思想也是一致的,完全可以与佛法融通加以诠释和推广。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弘扬药师佛信仰,倡导药师佛法门的过程中,致力挖掘药师佛经典中的相关内容并作现代诠释,以贴近人生、关怀民众,致力于利益人群、造福社会为宗旨的人间佛教实践,引导广大信众积极参加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奉献。
佛教界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与学界同仁一起对包括药师佛本愿法门在内的佛教教义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努力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这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具体实施。